關於本報告重要版權宣言
關於「2021 全球空氣品質報告-臺灣篇」是根據IQAir AG所發布之「World Air Quailty Report」2021、2020、2019、2018當中關於臺灣地區相關數據彙總後,經由臺灣地區總代理-智淵科技重新編排所得。當中關於臺灣地區空氣品質相關之評論為智淵科技針對科學數據所作之表述,並不代表IQAir AG之立場。
IQAir AG所發布之「2021 World Air Quailty Report」,請經由下方按鈕進入後下載。
.jpg)
快速總覽
2021年台灣全年的PM2.5均值為16.2 µg/m³,劣於2020的年均值15µg/m³,位居全球髒空氣排行第61名;這是自2018年起台灣首度出現空氣品質惡化的現象,且值得注意的是,從2021年空汙月均值可以觀察到,台灣各地的空氣大多僅在夏季時稍微好轉,在春、秋、冬季的季節空氣品質皆不理想。
針對台灣空氣前段班的宜、花、東地區,在2021年WHO調整空氣指標標準後,距離新WHO標準(<5µg/m³)尚有努力空間;事實上,空氣汙染並沒有所謂的安全值,並且影響著每一個人,因此持續追求純淨空氣的腳步不該停歇。
一、臺灣地區年均PM2.5數值
空汙指數在連續3年下降後,2021年首次呈現上升趨勢,代表台灣空氣品質開始惡化。
16.2μg/m³
2021年均值
15μg/m³
2020年均值
17.2μg/m³
2019年均值
二、臺灣與東亞各國PM2.5數值比較
[ 中國 / 香港 / 澳門 / 日本 / 南韓 / 蒙古共和國 / 臺灣 ]
連續3年位居東亞第二名的臺灣,在2021年不但首次出現數值惡化,也第一次排名劣於香港、位居東亞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東亞多數地區包括日本、中國、南韓空氣品質都持續改善,尤其南韓近年來持續推行環保激勵措施,幫助資助永續性的研究和開發計畫,並且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的補助機制以及針對不可再生能源增加稅率、例如針對煤炭徵收高達25%的進口關稅,多重激勵措施下南韓高達6成的城市空氣品質開始有所改善;而空氣品質最佳的日本在2021年,也有高達8成的城市空氣品質都有所改善,相較之下臺灣惡化的空氣品質更顯突出,雖然經濟部訂下2025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政策目標1,並大力推動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但從2021年空氣品質數據上尚未觀察到空品改善趨勢。
1. 經濟部推動能源轉型網站: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Policy/Policy.aspx?menu_id=32800&policy_id=9
三、臺灣各縣市/地區空氣品質比較
依照地區排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