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PM2.5 AQI新標準
環境部於2024年9月30日更新了”AQI空氣品質標準”,其參考WHO的AQI指標,將AQI的六種空氣污染物質: 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臭氧(O3)、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2)及二氧化氮(NO2)等,各項標準值調整成更嚴格的標準。新標準將於2025年1月1日正式施行。
標準加嚴,接軌國際 新版「空氣品質標準」,將加嚴各項空氣污染物標準。
PM2.5標準
AQI的空氣污染物中,民眾最關注就是PM2.5。新標準中,對PM2.5的各AQI等級的濃度指標皆做了些許調整(詳下圖),最關鍵的是將良好等級的濃度上限,從15.4µg/m3,下調至12.4µg/m3 (PM2.5是依24小時平均值)。將標準變得更嚴格,能幫助民眾減少接觸空污,也能夠更警覺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影響,依照這6種的空氣品質等級來規劃日常活動。
PM2.5日均值與年均值將是亞洲最嚴格標準
此次標準更新,也將PM2.5的年平均值由15 µg/m3 調降至12 µg/m3,日平均值由35 µg/m3 改成30 µg/m3。
此次調整,成為了亞洲最嚴格的標準。(詳右圖)
新標準的目的
AQI數值是以24小時的平均濃度來計算,因此當AQI達預警等級時,民眾很可能早已暴露在空污下,尤其對敏感族群、慢性疾病患者、幼童與年長者的影響更嚴重。
採取更嚴格的標準,意味著是降低空污應變措施的啟動門檻,有助於提前採取包含減少污染源(例如減少廢氣排放),或是隔離污染(例如關窗、開啟空氣清淨機等)的應變措施,對於社會、社區、家庭與個人,有助於更及時的健康防護;此外,持續修正標準的目的也包含為了持續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以期實現中長期的淨零減碳目標。
標準調整後對我們的影響
預期自2025年之後,由於空氣品質標準變得更嚴格,我們未來獲得良好等級的空氣品質的頻率或許會變少,但是無需因此擔憂,因為這也代表著我們正在往更好、更健康的生活環境邁進。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持續關注室外空氣品質,當有空污警報時,則依據空氣品質等級建議,外出配戴口罩,並調整當日戶外活動行程;待在室內時,請保持空氣清淨機開啟,維持良好的室內空氣品質。